你的位置:蓝狮在线 > 最新动态 > 心梗发作前一定会胸痛?错!有20% 的人毫无感觉_症状_患者_心脏

最新动态

心梗发作前一定会胸痛?错!有20% 的人毫无感觉_症状_患者_心脏

2025-06-26 08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赵宇昊医生:提到心肌梗死,大多数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 “剧烈胸痛” 的画面。然而,医学研究数据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——约 20% 的心梗患者发作时完全没有胸痛症状。这些悄无声息的 “隐形杀手”,往往让人防不胜防,甚至错过最佳抢救时机。为什么会有无痛性心梗?哪些人更容易中招?我们该如何识破它的伪装?

赵宇昊,京城名医馆,主任医师,任职于北京中大中医医院、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。

擅长三高,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,颈动脉斑块,冠心病,动脉粥样硬化,房颤,心律失常,脑梗后遗症,睡眠障碍,心脑血管等疾病,妇科等疾病。

一、打破认知:无痛性心梗的隐秘真相

传统观念里,压榨性胸痛、胸闷是心梗最典型的症状,就像被巨石压在胸口般喘不过气。但临床发现,部分患者的心梗发作极为隐匿,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乏力、气短,或是上腹部不适、牙痛等看似无关的症状。这是因为心脏的感觉神经分布复杂,心梗引发的疼痛信号可能通过不同神经传导通路,刺激到其他部位的神经,导致疼痛 “转移”。

展开剩余71%

例如,支配心脏的神经与上腹部神经存在重叠,因此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胃痛等胃肠道症状,误以为是吃坏了肚子;还有患者表现为下颌、颈部、肩背部疼痛,甚至被误诊为颈椎病、肩周炎。更危险的是,部分高龄患者、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受损,对疼痛的感知能力下降,心梗发作时往往毫无察觉,等到出现意识模糊、休克等严重症状时,病情已十分危急。

二、高危人群:这些人需警惕 “沉默的心梗”

老年群体:随着年龄增长,身体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,心脏神经纤维逐渐退化。临床数据显示,65 岁以上心梗患者中,无痛性心梗占比高达 30%-40%。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,轻微不适容易被其他疾病症状掩盖,更容易忽视心梗的早期信号。

糖尿病患者: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,尤其是负责传递疼痛信号的感觉神经。研究表明,约 50% 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时无胸痛症状。这类患者即便出现乏力、心慌、出冷汗等非特异性症状,也常误以为是血糖波动所致。

长期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患者:这类药物常用于控制血压和心率,同时也会掩盖心梗发作时的胸痛症状及心率变化。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、头晕等不典型症状,增加了诊断难度。

三、识别伪装:无痛性心梗的 “危险信号”

虽然无痛性心梗症状隐匿,但仍有迹可循:

异常乏力、疲惫: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极度疲惫,即使充分休息也无法缓解,可能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全身供血不足的表现。

呼吸困难、气促:没有运动或其他诱因的情况下,出现呼吸急促、喘息,甚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需警惕心脏功能受损。

胃肠道不适:反复出现恶心、呕吐、上腹胀痛,且排除胃肠道疾病后,应考虑心脏问题。

心律失常:自觉心跳过快、过慢或不规律,伴有头晕、眼前发黑等症状,可能是心梗影响心脏电活动。

意识改变:突然出现面色苍白、大汗淋漓、意识模糊甚至晕厥,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到严重阶段。

四、生命时速:黄金救治法则

无论是否出现胸痛,一旦怀疑心梗发作,必须牢记 “时间就是心肌,时间就是生命”:

立即停止活动: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,避免增加心脏负担。

呼叫急救:第一时间拨打 120,切勿自行驾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医院。

舌下含服药物: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,可舌下含服 1 片,5 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重复使用,但最多不超过 3 片。

持续监测生命体征:等待急救期间,密切观察患者呼吸、脉搏,如出现心跳骤停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
心肌梗死不会给人第二次机会,了解无痛性心梗的危害,既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,也是对家人的担当。尤其是高危人群,更应定期体检,控制基础疾病,养成健康生活方式。记住,任何不寻常的身体变化都可能是心梗的 “暗号”,保持警惕,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生机!

注:医学科普仅供参考,如果有相关问题请立即到医院就医,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北京中大中医医院挂号中心,免责声明:本文使用的图文等作品来源于公众号北京中大中医医院挂号中心,转载文章所有版权均属于原作者。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,我们也注重精选好文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谢谢!

发布于:北京市

Powered by 蓝狮在线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